| 网站首页 |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主页 | 汉冶萍网 | 地方文化网-地方文化丛刊 | 矿冶文化网 | 工业文化图片中心 | 工业遗产网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心课堂——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 >> 工业文化库 >> 正文     开心课堂——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网址为www.jxal.com 联系邮箱为hanyeping1908@163.com  [开心课堂——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  2017年5月16日]        
百年汉冶萍铁路能否“起死回生”
作者:石教灯 陈子才    文章来源:东楚晚报    更新时间:2014/7/26    
          ★★★ 【字体: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首席记者 石教灯 记者 陈子才/文)2012年5月8日,黄石市政府与武汉铁路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汉冶萍铁路新下陆至黄石东段铁路停止运营并拆除。
  此前,山南铁路已经通车,其延伸至新冶钢后,城区所有的火车将改道山南。
  腾出来的土地,将用于商业开发。
  这意味着,火车穿城而过的场景将从黄石中心城区消失,而运行长达百年的汉冶萍铁路线,也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对于城市而言,又多了一些可供开发的土地;对于市民而言,也少了些嘈杂的声音。但在深谙汉冶萍历史文化重要性的专家学者眼里,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近日,湖北师院汉冶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金林专门撰写论文,从历史学的角度重点探讨近代黄石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力主完整保留汉萍铁路,并通过这条铁路将黄石四大工业遗产连接起来,打造成为一条可以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线路。
   
   
  中国近代工业第一城
  或许,你可以这样称呼黄石
   
  刘金林认为,保留汉冶萍铁路,其背景是黄石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城的历史地位。
  这一提议,在黄石还是首次。刘金林有充足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
  他介绍,解放前,大冶县北部从铁山到石灰窑的一百余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面积仅为大冶县的百分之十,不到湖北省的千分之一,但1949年前却集中了湖北省甚至中南地区全部钢铁工业以及主要的水泥、电力、煤炭等重工业,创造了近代中国工业史上闻名世界的“大冶奇迹”。
  正为此,1949年,新中国在此设立大冶工矿特区,1950年8月改名为黄石市。
  但近代黄石工业兴起,在全国不是最早、规模不是最大,为什么敢称近代工业第一城?
  刘金林说,这是因为黄石因工业而生、工业而兴、工业而辉煌,是一座改变中国重工业布局的重要工业基地。
  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当时投资规模大的非口岸县级城市,重要的有大冶、汉阳、唐山这三座城市,由于汉阳当时为汉阳县城以及汉阳府所在地,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再加上汉冶萍公司的发祥地在大冶,没有大冶,就没有汉冶萍公司,就没有汉阳重工业,随着抗战时期,汉阳重工业西迁,武汉重工业的地位逐步被大冶所取代。
  所以,真正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工业城市,只有大冶和唐山,这两座城市都是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都是在村镇而不是县城及其以上规模城市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时大冶县城没有现代工业,现为黄石市下属县级市大冶市所在地),即先有工业,后形成城市,而其他城市如南京、武昌、上海、天津、南通、无锡等是先有了城市,然后发展工业。
  那为什么大冶是近代工业第一城,而不是唐山?
  刘金林通过多年研究认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大冶拥有钢铁、水泥、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等重工业部门,唐山拥有煤炭、水泥、电力、机械等重工业部门,而钢铁工业作为当时最重要的重工业部门,唐山没有,直到日本侵占唐山后,设立唐山市,才建立钢铁工业。以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等为中心的汉冶萍公司是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这是唐山等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他说。
  此外,黄石是中国近代历届政府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是重工业人才摇篮,是对近代中国重工业布局影响最大的地区,还是中国民族重工业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最突出代表城市。
  “总之,近代大冶地区,即后来的黄石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近代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所无法取代的,是中国近代重工业从无到有,在困境中曲折发展的最突出的代表。黄石是名副其实的近代中国工业第一城。”刘金林表示。
   
  留住汉冶萍铁路
  让游客坐着火车畅游黄石遗产片区
   
  三千多年的矿冶史,为黄石留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四大工业遗产。
  2011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由上述四大工业遗产组成的黄石工业遗产片区。2012年,该片区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获得的最高殊荣。
  刘金林建议,保护和开发这一工业遗产片区,首先要改善它们之间各自孤立的局面。“如果通过汉冶萍铁路将他们连接起来,不但能解决这一问题,还能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线路。”他说。
  为此,刘金林还模拟了一份导游词,模拟旅游黄石工业遗产片区——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跟随着学生旅游团,乘坐老式火车,沿着汉冶萍铁路,游黄石工业遗产,重温我们家乡辉煌的工业史。
  第一站是西塞山下汉冶萍(旧址)站,游汉冶萍广场,参观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两座当时亚洲最大的炼铁高炉遗址向对我们述说着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历史。临走时,我们向张之洞塑像敬礼,感谢他为黄石作出的巨大贡献。
  火车缓缓前行,停到了第二站源华煤矿(旧址)站,参观源华煤矿矿井遗址,感受当时煤矿工人的辛劳,看着黄石煤矿博物馆的图片,听着讲解,仿佛看到了源华煤矿的辉煌。随后,游飞云洞革命遗址,听长辈们讲林育英在黄石创建共产党的故事。
  离开飞云洞,我们乘坐上了中国第一条翻越高山的架空索道——利华煤矿高架索道缆车,有飞上天的感觉,时间太短了,不知不觉来到了黄荆山南边的柯家湾,参观了利华煤矿,中午到老乡家吃了可口的农家饭,听老奶奶讲述冼星海率领的武汉大学学生救亡歌咏队和著名戏剧家洪深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来这里演出的情形,仿佛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在矿山和乡村中回荡。
  第三站是港口,参观汉冶萍运矿码头,看日本侵略黄石时的罪证;
  第四站华新与电厂站到了,游华新水泥厂遗址公园,参观大冶电厂旧址、黄石电厂博物馆。
  第二天一大早,火车来到下陆站,参观中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下陆车站。车站是德式建筑,由德国人修建。
  之后,我们乘坐张之洞坐过的火车来到大冶铁矿站,参观大冶铁矿博物馆,这里记述着张之洞和毛泽东等人视察的足迹。游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层层叠叠的螺旋状的矿冶天坑令人感受到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壮举。
  下午的终点站大冶铜绿山站之旅,让我们了解到了一部活的采矿史……
   
  现实
  断续式保护留存记忆
   
  一座城市,大概总有汉冶萍铁路这样几个地方能收住人们的浮云心,跑马心。在黄石,比如华新旧址,比如老黄棉,以及你心里与某人的某时某处。
  在刘金林看来,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城市总在或紧或慢地“生长”。摩天大楼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城市的骄傲,而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设施,总是最容易触碰人们内心的情愫。
  为此,他坚定认为,有关部门应该留住汉冶萍铁路,并通过充分挖她的文化价值来使她“起死回生”。
  “这并非妄想。”刘金林说。
  但现实很有可能会让刘金林抱憾而归——根据我市相关规划,汉冶萍铁路新下陆至黄石段拆除后,所构成的空间线路,依然作为城市的交通干线,保留空间廊道。部分地段的铁路采用下埋并制作标识,断续式保护,作为文化遗存的记忆和旅游景观线路。
  对此,长江网评论员徐明发表评论:毫无疑问,每个城市都需要发展,而发展的过程本身就可能会伴随着新旧事物的更迭。所以,政府时常在发展与历史的议题上两面为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好坏对错,没有比较。
  “很多时候当时看似合理的意见,在通盘考虑后会有新的思路,而新的思路的源泉在于民众智慧的不断汇集。政府的解决方案多元,自然决策的方向也相对合理。”徐明指出,汉冶萍铁路这条有着122年的历史城市轨道铁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黄石工业遗产文化的一部分,当地的老百姓自然是有感情的。所以,在拆除铁路与保护发展的议题上,各方的诉求不同,政府、企业、百姓间的想法上可能一时半会的无法统一,也正是因为问题的复杂性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改革发展的思路、方向。专家亲身参与到对其城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的工作中来,是一种令人感到欣慰的事,“这些社会精英并非以利益至上,他们正越来越多的投入到社会的公益事业上来,社会进步的步伐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坚定。衷心地希望黄石的这条铁路可以在众人的智慧中寻找到一条最适合其发展的新途径!”




                         下陆车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工业遗产研究所